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剛入冬,我們蘇州人又多了一款美食——藏書羊肉。近些年藏書的羊肉因其肉質鮮美,營養滋補而聞名中外,由此也享有了「羊肉美食之鄉」的美譽。
週日和幾個朋友走在藏書的街頭巷尾,轉身抬頭間,儘是一間間羊肉店,有氣派大裝修豪華的,有私人小店簡易裝修的,都是門庭若市。只要站在路口微微吸一口氣,就能聞到空氣中瀰漫的羊肉香味。
吃羊肉,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吃法。北方主要是涮羊肉,天冷的時候用那種炭火銅火鍋煮,一群人圍在一起熱騰騰地吃,氣氛好不熱鬧。而江南人吃羊肉,還是多了幾分嫻靜和文氣,會把羊身上的東西一件件分開來變著法吃,最好的吃法是全羊宴了。
我們找了一間中等點的羊肉店坐下,只見櫥窗裡擺著好多個羊腿、羊肚、羊糕等熟肉,邊上一個大的木桶正冒著白白的霧氣,不用猜那裡就是那濃濃的鮮美的羊湯了。吃羊肉,味道好離不開一鍋好的湯。我們對老闆說稱半斤羊肉煮一鍋湯,燒一碗紅燒羊肉,炒一份大蒜羊肚,切幾個羊肝羊腎作冷菜。老闆應著稍等,就忙開了。
坐著等待上菜的時間,又陸續進來幾批食客,其中有一對白髮老人特別引人注目。他們看上去起碼有70歲左右的年紀,就坐在我們對面的桌上。兩個老人要了20元錢羊肉湯,炒了一份大蒜羊肚,切了兩個羊心,就有滋有味地吃起來了。因為我是面對著他們,所以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老人舉止優雅,聽口音像是上海的,應該是有文化的退休老人,來這裡休閒品羊肉來的。面對滿頭白髮的老人,看著桌上端來熱氣騰騰的羊肉,突然勾起了我久遠的思緒,一份與羊肉、與童年有關的回憶。
小時候,我是不喜歡吃羊肉的,聞到那股羊膻怪味就討厭,因此對羊肉是避而遠之。但小時候我家偏偏每年會養上十多隻羊,早上奶奶把羊放在前面的鳳凰山山坡上,傍晚放學後總是要我去把羊牽回來。牽羊其實也不累,是件很好玩的差事,只要牽著一隻領頭羊,其它的羊都會跟在後面跑回家。時間久了,對羊也有了感情,我會幫每頭羊起個名字,輕輕喚一聲他們的名字,它們好像能聽懂似的就跟著你跑。
在農村養羊與養豬一樣,是為了賣錢填補家用的。所以每到羊養肥養壯的時候,也是它們的末日到了。爸爸總會把它們賣給收羊的人。看著一頭頭羊被四腳綁住,在「咩咩」的慘叫聲中拉走,我心裡總會很難過。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這也是我家的一份收入啊。
後來有一年冬天,我差不多上五年級吧,家裡經濟條件稍微好了點,爸爸說養了幾年羊自己一次也沒吃到,今年要在家宰一頭,喊上親朋好友一起好好吃一頓羊肉大餐。我聽了並不開心,反正自己不愛吃羊肉,才不管它是什麼大餐呢。爸爸專門請了我奶奶的侄子,在木瀆開羊肉店的吳伯伯來掌勺。伯伯笑著對我說:「阿鳳,伯伯燒的羊肉沒膻味,保證你喜歡吃。」
看著伯伯滾羊血,煮羊湯,紅燒羊肉,白篤羊腳爪,一樣樣變著法做。也不知他放了什麼專用調料,沒多久,屋裡就飄滿了羊肉的香味,一點也沒有我之前討厭的羊膻味。伯伯看到我很好奇,就盛了一碗羊肉湯,在上面放幾片綠色蒜瓣,先端給我嘗。我不好意思地看看伯伯,有點猶豫地喝了一口,瞬間一股香濃的味道在嘴裡瀰散開來,只感覺那味道比紅燒豬肉好吃多了。伯伯笑著問:「羊肉香否?」我繼續喝著羊湯,嚼著羊肉,使勁點著頭說「香!」
現在每年都會吃好多次羊肉,每當想起吳伯伯的那句「羊肉香否?」我總是會心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