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是穆索爾斯基在1874年創作的。1873年,穆索爾斯基的好友、青年畫家、建築設計師加爾特曼逝世。翌年,朋友們為紀念亡友,舉行了加爾特曼遺作展覽會,展出了他生前的部分繪畫和建築設計圖。穆索爾斯基被亡友的作品深深打動,他根據其中的十幅作品創作這部鋼琴曲,以表達對亡友的敬意和哀思。這部作品構思新穎、形象鮮明、音樂語言和表現手法都富有個性。《圖畫展覽會》吸引了許多作曲家將其改編為管弦樂曲,其中,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在1922年改編的交響組曲,則是舉世公認的傑作。
組曲《圖畫展覽會》由“漫步”及十首抒情寫意的小曲所組成,各段內容與畫家的作品有著密切的聯繫。其結構與內容如下:
漫步──bB大調、混合拍子(5/4、6/4)。這是整個組曲的引子,同時又是聯繫各曲成為統一藝術整體的紐帶。它在一、二、四、六、八段結束時出現,每次出現都隨著樂曲情緒的轉換而加以變化,時而長,時而短,時而嚴峻,時而抒情。仿佛是作曲家正漫步在畫廊之中,深切地思念著他的亡友。
一、侏儒
加爾特曼畫了一個木制玩具的素描,這個玩具是用來壓胡桃的,樣子像一個身材矮小的侏儒。作曲家賦予這個侏儒以人的性格,以痙攣似的音調、突然發作的效果與長時間停頓的交替,以及跳躍、喧叫的聲音,來刻劃這個畸形小人物的形象和複雜的內心世界。
二、古堡
加爾特曼畫的是一個古老的中世紀古堡,在古堡的下一位抒情詩人在唱著憂傷的歌曲。樂曲旋律流暢,帶有十八世紀牧歌情調,伴奏部分平穩,低音部單調地重複著,描繪出一幅平靜、沉思和抒情的圖畫,它既古樸而又帶有淒涼的意味。#g小調、6/8拍子。
三、杜伊勒裏宮的花園
這是一幅生活的風情畫,在宮殿花園前,母親、保姆和孩子們在玩耍。這段生動活潑的詼諧曲,展現了孩子們追逐嬉戲、任性調皮和爭吵叫喊的形象。#d小調、4/4拍子。
四、牛車
畫面上描繪著一頭溫順的公牛,拉著一架波蘭大輪車,車上坐著一位老農。樂曲伴奏部分的沉重和絃,襯托著一支簡單、憂鬱的旋律,描繪了沉重的牛車在軋軋聲響中艱難地前進。音樂由弱到強,又由強漸弱直至消失,使人聯想到牛車由遠而近,又由近及遠。音樂刻畫了牛車,也刻畫了飽經風霜的老農的心境。#g小調、2/4拍子。
五、鳥雛的舞蹈
這是加爾特曼為芭蕾舞《特裏爾比》的上演畫的一幅佈景草圖。畫的是一些還未孵出的“金絲雀雛”在卵殼裏,卵殼好像披甲遮蓋著全身。穆索爾斯基發揮了豐富的想像力,賦予草圖上的形象以生命活力,使雛鳥活躍起來,並使它們跳起舞來。高音區的依音、顫音,加上快速的半音階的配合,把小鳥啾啾的叫聲和它們的天真、稚嫩描繪得栩栩如生。
六、兩個猶太人
這是加爾特曼旅行時的寫生畫,一個是肥胖的富人,一個是瘦弱的窮人。作曲家巧妙地將這兩個形象結合在一首樂曲裏,使之形成尖銳的對比。富人驕傲自負,冷酷無情,音樂節奏是停頓、遲緩的。窮人則卑賤軟弱,受盡屈辱,音樂是顫抖下行的重複旋律。在塑造了兩個不同性格的猶太人之後,便使兩個人碰到一起,相互對話。富人語言霸道蠻橫,窮人的乞求瑟瑟縮縮。最後富人占了上風,打斷了窮人的哀訴,把他趕走了。
七、裏莫日的集市
裏莫日是法國中部的小城市,畫面上是兩個怒容滿面的婦女。樂曲描寫了在熙攘雜亂、人聲喧鬧的市場上,小商小販與長舌婦們討價還價、饒舌不休,最後變成一場吵架。
八、墓穴
原作是一幅水彩畫,加爾特曼在畫中描繪了他自己同一位建築家,由嚮導打著燈籠帶路,參觀巴黎的墓穴。音樂可分為相互銜接的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廣板,旋律神秘陰森,沉悶的低音及尖銳不安的和絃,造成一種陰鬱氣氛。第二部分作曲家附上了“與死人的談話”的標題。音樂開始是沉寂和茫然的情緒,在單調的、動搖不定的震音背景上,用和絃奏出“漫步”的主題,它由明朗變為憂鬱,直到結尾才透出一線光明。全曲表現了墓地陰森景象,充滿了恐怖、悲傷、冥想的氣氛,也表達了作曲家對亡友的思念。音樂緊接下曲。
九、雞腳上的小屋
原畫是一幅時鐘設計圖,是一座建築在一只雞腳上的茅屋,鐘錶的字盤就是窗戶,整個屋子是用俄羅斯風格的雕花裝飾起來的。作曲家並沒表現小屋本身,而是通過幻想的筆觸描寫了小屋中的主人,一個俄羅斯童話中家喻戶曉的“巴巴耶加妖婆”。表現妖婆的音樂奇怪而富幻想,沒有如歌的旋律,而是激烈地跳躍。把妖婆所發出的喊聲、哨聲,以及她騎著掃帚在森林裏飛行時的風聲和碰在幹樹枝上的劈啪聲,都表現得非常突出。
十、基輔的城門
這幅畫原是加爾特曼為基輔城門所作的古代俄羅斯風格設計圖。音樂是由迅速而急驟的上一段直接進入這段莊嚴的結尾曲。這一段音樂採用了三個形象來描繪。第一是莊嚴、巨人的形象,音調與“漫步”主題相似,好像是對全曲作總結。bE大調、2/2拍子。
第二是風琴的風格,使人感到嚴峻而虔誠。第三是描寫節日鐘聲,這是古代俄羅斯儀式所必有,鐘聲齊鳴中導入“漫步”的輝煌強奏。最後,樂曲在歡騰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