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阿童木影評

一部由香港動畫製作公司製作,改編自日本原創動畫《阿童木》,充滿著香港電影對身份探索的執迷── 一種臥底的宿命主義;同時亦不乏日本動畫對機械的迷思──既能超越人的極限同時亦能造成破壞。

身份問題的探索

此動畫中的主角阿童木是科學家天馬博士製造出來代替自己已死的兒子杜比。他是機械人,但擁有人類杜比的記憶,如人類般充滿感情。這角色的設定已是一身份問題:究竟他是人還是機械人?香港臥底電影以八十年代《龍虎風雲》開始的忠義兩難全為題;到九十年代以臥底失憶指涉回歸引起的身份問題:不想記起往事;後九七的《無間道》對雙重效忠的身份問題及渴望擁有一個真正身份的探討;以及近期的《Laughing Gor 之變節》,根本就從沒真正身份可言(被黑社會派入警隊做臥底,再被警方派回黑社會做臥底),都是香港臥底電影中主要的精神。阿童木是人還是機械人這身份問題與香港臥底電影的主題不謀而合。他的遭遇,「兩面不是人」,「是人是鬼」的感覺強烈,並以此製造矛盾,推動角色對自我身份問題的探索及其成長。阿童木原被天馬博士製造出來代替兒子,但父卻無法接受他是人類,對父來說,他只不過是機械人,遂把他逐出人類的「空中都市」。阿童木被逐後,只想找一個安身之所,卻被敵人追捕下,掉落「地面城市」── 一個被遺棄的城市,住著被遺棄的人及機械人。遇到其他機械人時,阿童木未能承認自己是他們的一份子,與人類相處時,他又要掩飾自己機械人的身份,和人類成為好友,但始終有不坦誠的地方。後來他更被壞人利用其機械人的身份,參加機械人決戰/殘殺比賽。身份被揭穿,得不到人類朋友的信任,亦不能如其他機械人般毫無感情般廝殺,人類空中都市與地面城市都沒容身之所,被人類父和朋友摒棄,被壞人利用,都是阿童木身份所引致的「兩面不是人」的遭遇。猶如臥底「是人是鬼」處於黑白兩道之間,無容身之所的悲劇命運。只是放於阿童木一個十歲角色身上未免太沉重。

機械的迷思

日本動畫對機械的迷思,尤其圍繞機械裝置於人體所帶來種種後果的探索,一直是重要的題材。當中以《阿基拉》最為經典(主角被改造,獲得驚人力量,成了足以毀滅世界的能量──阿基拉的替身,給宇宙帶來浩劫),近年也有《鋼之煉金術師》(機械鎧使主角善戰,但整部動畫以他如何克服困難以回復原有的身體為題)。當機械裝置於人類身體,甚至如阿童木般成為機械人,使角色超越人類極限,擁有無可匹敵的能力,是世人所嚮往。不過這種強大的能力卻對地球造成威脅,而且這種異於常人的能力往往構成角色的內心矛盾,都是日本動畫經常探討的主題。這種對機械又愛又恨,有評論家將之放於日本原子核爆這脈絡進行分析:想以科技強化自己,但深深明白當中對人類造成的威脅。姑勿論怎樣,阿童本還以為自己是杜比時,發現自己擁有驚人能力的喜悅,後來發現自己是機械人,這異於常人的矛盾並沒有因強大的能力所帶來的喜悅而抵銷,反而推動他進一步思考自己身份的問題。

宿命主義

阿童木隨著不同的遭遇成長,漸漸認清自己的方向,作為一擁有人類感情的機械人,他有著保護人類的使命感。這使命感卻是一種宿命,命運的安排,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動畫中,只有藍核心的正能量才能制衡紅核心的負能量,這是此動畫一開始作出的設定,這故事世界的建構便是如此,觀眾不能在故事發展到高潮時才質疑阿童木是否有其他選擇,故事的設定就如上天的安排。阿童木身上被放置藍核心,當要對抗紅核心所帶來的破壞,拯救人類,他注定要以自己身上的藍核心作出制衡,甚至犧牲。當然動畫發展到這情節,無疑將觀眾的情緒推致高峰,但同時宿命的感覺非常強烈。香港臥底電影中的無間地獄,何嘗不是充滿著宿命的感覺?

從不認為動畫只給小朋友看,小朋友看固然看到一個角色成長與歷險的故事,對成人來說,《阿童木》也未免有點沉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