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鱔魚變性帶來的意外財富
[打印本頁]
作者:
ixcrtiwws5968
時間:
2012-8-28 11:01
標題:
鱔魚變性帶來的意外財富
春節前後是黃鱔銷售的旺季,而2009年1月20日記者到四川省彭山縣採訪時,卻發現保勝鄉的養殖戶們顯得不慌不忙,直到確定經銷商快上門了,才開始下塘捕撈。
記者:“你一盆子裏面最大的有多大?”
張平:“這條可以半斤多到七兩的樣子,這條算大的了。”
不過一個來小時工夫,幾百斤黃鱔就全部捕撈上來,正好與經銷商趕到的時間銜接上,兩不耽誤。
記者:“今天收的價錢是多少?”
鄧永志:“今天是25元。”
記者:“你們都銷到哪?”
鄧永志:“小的就在成都銷,大黃鱔全部發走。外地像這只要是達到8兩以上的,外地是100元一斤。”
鄧永志是從離彭山縣僅五十多公里的成都趕來的經銷商,他經營黃鱔銷售有近十年了,現在一到旺季,他每天都要來這裏收購五六百斤的黃鱔,然而三年前像他這樣的經銷商卻很怕花車油費來這裏收購黃鱔。究竟是什麼讓他們改變了主意呢?
保勝鄉地處彭山縣的西北邊緣,是典型的丘陵區農業鄉。因為貧窮,早幾年,年輕人都結伴外出打工。劉鳳鳴也不例外的在成都一家餐館工作,在這裏他發現愛吃河鮮的四川人格外愛點黃鱔這道菜。
劉鳳鳴:“特別就是喜愛,在火鍋裏能享受的,都喜歡吃它,營養也好,所以說市場前景也好。”
每次去市場採購時他就多方打聽,這讓他發現黃鱔養殖成本低回報高,而且本地的貨源不足,還要從湖北進。200 5年年底,他和一些老鄉辭去工作,在家鄉的河邊各捕了百來斤黃鱔,利用空閒的水塘,放幾個網箱養黃鱔。可沒多久劉鳳鳴卻犯起了嘀咕,他發現自己精心用小雜魚等餵養的黃鱔怎麼會越養越少呢?
劉鳳鳴:“頭一年,2006年試驗了4只網箱,放了100多斤黃鱔的種苗……撈起來數量少了,沒有發現屍體。 ”
難道黃鱔從什麼破洞裏溜走了?可是仔細一檢查,網箱完整無缺,根本沒有機會。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水質有問題,不適合黃鱔。劉鳳鳴趕緊帶著幾條鱔魚去了縣上的水產站檢查,結果卻令他大吃一驚。
劉鳳鳴:“就是解剖發現肚子裏死黃鱔,小黃鱔,已經吃了沒有消化。”
原來,不是水質的問題,是由於黃鱔在沒有被馴化前,他不容易接受人工餵食,而劉鳳鳴捕回來的黃鱔又大小參差不齊,當放在同一個網箱時,便會大魚吃小魚的現象。但有件事讓劉鳳鳴很不解,一塊回來養黃鱔的人裏,為什麼張平家的黃鱔卻一條不少呢?
張平:“沒有辦法,看它受傷了,只有把它逮起來丟到田裏面,過後我們逮了,幾乎都還存在,90%以上都還存在。”
沒想到當時自己的無意之舉反倒還原了黃鱔的野生狀態,幫助它們修復身體。信心倍增的張平覺得不如乾脆撤去水塘裏的網箱,進行散養,而且野生的黃鱔價格會更高一些。大夥見很贊同,便紛紛效仿。果然,2006年底要上市時,散養的黃鱔身體圓潤,重量都要大個3錢左右。
鄧永志:“這就估計是沒有吃到東西的,它就頭大。同樣的,腦袋一樣大的,但是多重,一個半斤,這個只有一二兩,二三兩。”
2007年元月,第一批出售的黃鱔品質贏得了經銷商鄧永志的認可。正好這段時間是成都市場價格高,貨源較少,他決定先買四百斤。可是面對急需要貨鄧永志,張平卻只能選擇降價處理。
養殖戶:“本來該賣15與錢一斤或者20元錢一斤,他只給你15元、12元,是這樣子,壓你2元。”
張平:“那全是一坨泥巴一坨泥巴,相當於就是挖地一樣的全部翻,那比較慢,比如7分田的話,起碼要整個一二十天。”
經銷商的壓價雖然讓張平的心裏有點委屈,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散養的黃鱔,到了冬天就會鑽入泥裏東眠。這時用地籠只能逮到偶爾找食的黃鱔,大部分需要用手挖,這樣一來,就錯過了黃鱔銷售的絕佳時期。如果此時不賣,經銷商也會去找別人買,可一二十天後自己也不確定是個什麼行情。只好挖多少賣多少。
鄧永志:“油錢都不夠你怎麼可能來,就是為了賺錢,你賺不到錢肯定不會來了。”
這一年,不僅張平的7畝田只賺了不到一萬元,全縣200家選擇散養的都出現了這種情況。市場就擺在眼前,怎樣才能賺得更多呢?2007年初夏,養殖戶們意外發現,散養的水塘裏都能看見黃鱔苗,就在大家琢磨著該怎麼處理這些小苗時,一個人的出現,幫了他們一個大忙。
王玉洪:“產過蛋的雌鱔魚,一般情況下是通過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性轉變期,就從雌性就轉變為雄性……再把它撈起來直接進入網箱育肥。”
隨著黃鱔養殖戶的增多,縣裏成立了技術小組,大家就是從王玉洪嘴裏知道了黃鱔變性生長的這件新鮮事。沒想到他的技術指導,偶然間還實現了大家一直以來的願望。
八月產過卵的雌鱔魚完全轉變成了雄鱔魚,是放入網箱催肥的最佳時期。這時不僅小苗度過了保護期,大黃鱔的進食量也猛增,正好催肥。而三四個月後就是上市期,大家可以直接從網箱中出售,一舉兩得。
王洪:“外面是散養的黃鱔。”
記者:“散養了幹嗎還搞網箱?”
王洪:“這個網箱逮了以後便於好賣嗎,便於好操作,市場行情好,隨時可以賣。”
沒想到根據黃鱔變性的特點,分階段養殖,恰好與其上市的時間吻合。無意中解決了養殖戶們既要品質好,又要出售時捕撈方便的困惑。王洪為了減少倒騰時黃鱔不必要的死亡,特意把所有的網箱建就在散養池中,這個方法很快在養殖戶中傳開了。
記者:“哪個是母的?”
養殖戶:“這個是母的,這個小黃鱔沒生過蛋,它沒生蛋。”
記者:“就通過這個顏色?”
養殖戶:“這個就是畝的,這個已經生過蛋的,這個就是公的,它肚皮的顏色不一樣。”
還沒有產過卵的母黃鱔,王洪一般都把它放回散養池中,因為通過一次冬眠後,就可以產子,會長得更大。這樣一來,彭山現的養殖戶們,不僅可以讓黃鱔自然繁殖,減少黃鱔苗的投入,又可以及時催肥雄黃鱔,等到上市時,隨要隨賣,好品質的黃鱔再也不會被壓價了,經銷商反倒絡繹不絕。
經銷商2:“銷到主要是成都嗎,跟新津那邊的河鮮館呀,還有火鍋店呀,大部分都是,還有著附近的私人酒館這些。”
記者:“好賣嗎?”
經銷商:“好賣,供不應求,今天我讓他起兩筐,它只能起一筐。”
把兩種方式的優點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不僅讓彭山縣的黃鱔有了賣相,也有了比純網箱養殖要貴的賣價。誰能想到,三年多的時間,小小黃鱔把原來彭山縣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又都吸引了回來。
(本文已被流覽 457 次)
歡迎光臨 芊嬌#女人街 (http://touchfish.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